甘蔗智慧农场无人机作业
蓝天下,成人高的甘蔗一望无际,6月蔗海已成景,蔗叶随风摇曳,激起层层绿浪。
抬头,目光所至,一架无人机在施肥。
让记者感到意外的是,无人机时喷时停,并没有“雨露均沾”。
走进位于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的广西首个甘蔗智慧农场,我们与这个“小特别”不期而至。
“所喷之处甘蔗需要施肥。”中粮广西益兴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陆光艺介绍,无人机飞行地块甘蔗长势不一,所以选择精确追肥,力争甘蔗共同进步。
农场面积超过2700亩,不可能通过人工发现“落后分子”。“我们通过多光谱无人机识别。”陆光艺说。
甘蔗是否高产,与有效茎多少成正比。“多光谱无人机成像下,偏红区域代表没有植株,需要补种。”陆光艺指着甘蔗种植AI大模型数字大屏说,通过这一手段,一年宿根每亩有效茎超过8000,高产有保障。
展开剩余64%走在蔗区,土壤墒情检测设备、甘蔗智能虫情预警装置、智能化杀虫灯等物联网数据箱如同地头“心电图仪”,土壤墒情、作物长势等28项指标实时上传云端。“如果甘蔗有心跳,我们可以听见。”陆光艺笑称。
这套设备始用于今年2月,之前测量土壤墒情用的是手持检测仪,现在已经无需下地。
随行的崇左市农机中心科技推广科科长赵继军解释道,甘蔗生长水肥最关键,AI智能识别系统能实时监测甘蔗的生长状况和病虫害情况,从而动态调整水肥供给。甘蔗什么时候需要水,什么时候需要增肥,乃至需要什么样的肥料一目了然。“借助数字化管理平台,能够实时监测每一块甘蔗地的土壤状况、湿度、肥力以及病虫害情况,全天候守护甘蔗的生长过程。”赵继军说。
“相较传统种植方法,农场土地利用率提升至95%,水肥节约15%至25%。”陆光艺预测。
“我们现在还停留在2.0版,下一步是水肥一体化自动运行,不需要人工操作。”陆光艺表示,目前正处于建模阶段,由一位博士负责。
“我们探索的是标准种植模式,建模成功后第一步将辐射8000亩。”陆光艺是植保方向的硕士,认为如此才能真正解决甘蔗谁来种、怎么种的问题。蔗地数字化、全程机械化,让不会种蔗的投资者也能赚钱,协力端稳糖罐子。
作为业内人士,陆光艺对世界甘蔗产业发展情况了然于胸。“比如巴西,机械化程度高,因为生长周期长,管护不如我们精到,借助人工智能大有可为。”陆光艺介绍,农场目前只需要12人,除了3名技术员,别的都是农机手与飞手,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。
公司现有约翰迪尔3204型大马力拖拉机、柳工4260DG4平地机、甘蔗破垄机、中耕培土机、T50大疆植保无人机、约翰迪尔570收获机等农机具25台套,基本满足了耕、种、管、收等甘蔗全程机械化所需设备要求。
依托中粮集团,携手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技术团队,这个智慧农场3年内将辐射5万亩蔗田,预计增收超过2000万元。
广西是名副其实的“糖罐子”。7月2日,广西糖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显示,2024/25年榨季,全区糖料蔗种植面积达1135万亩、同比增加11万亩,食糖产量超过640万吨,同比增加28万吨。广西糖料种植面积和食糖产量连续34个榨季居全国第一。
“人工智能+农机”场景应用,实现甘蔗生产精细化,中粮广西益兴的探索行稳致远。(记者莫迪 通讯员黄文莲 文/图)
发布于:北京市牛达人配资-正规股票配资-一对一配资网-线上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